首页 > 科研成果 > 论文 > 正文

中药品质提升创新团队在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上发表凝血酶活性检测方法最新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2-08-10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近日,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IF 9.221,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在线发表了基于聚集诱导发射荧光分子策略的凝血酶检测灵敏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A novel strategy for sensitive detection of thrombin via subtly integrated polypeptide substrate and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fluorophores in carotid artery thrombosis)。天津中医药大学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杜昆泽博士和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王冰博士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喻谢安博士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艳旭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天津中医药大学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本文第一通讯单位。

血栓形成是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中风等)的关键病理环节,往往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进而导致患者死亡。不稳定动脉斑块破裂常会引起的凝血级联反应。因此,凝血酶已成为治疗动脉血栓形成疾病的关键蛋白酶,准确地监测凝血酶活性变化对颈动脉血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整合TPABDFN近红外荧光分子和特异性多肽底物,一步法合成了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的荧光复合物TPABDFN-SPS,呈现荧光开启状态;当凝血酶存在时TPABDFN-SPS可被特异性降解,使其处于荧光关闭状态,因此通过荧光信号变化可用于凝血酶浓度的检测。本研究以临床常用活血化瘀中药脑心通胶囊为模式药物,利用Fecl3诱导的颈动脉血栓模型,采用所建立的研究策略考察中药脑心通活血化瘀功效的药理活性,研究结果显示Fecl3诱导的颈动脉血栓大鼠血浆中凝血酶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给予中药复方制剂脑心通胶囊后凝血酶浓度显著降低,表明中药脑心通胶囊可通过抑制凝血酶发挥活血化瘀的功效,产生治疗颈动脉血栓作用。本研究为血栓性疾病诊断和中药活血化瘀功效的评价提供了高灵敏度、快速的检测方法。



基于聚集诱导发射荧光分子策略检测生物血浆中凝血酶浓度


相关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3704, 82104357)、天津市特殊人才培养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1M702292)、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020YJSB198)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YJSKC-20201015)的资助


相关成果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nb.2022.132447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中医药研究院管理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