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2022年青年岐黄学者培养项目人选名单,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3人入选。
青年岐黄学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根据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重点项目实施方案和青年岐黄学者培养项目遴选工作办法要求,经逐级推荐、专家遴选、公示等程序,择优录取的人才。
项目聚焦中医药发展需求,选拔100名中医药专业水平高、传承创新能力强、发展势头好的青年岐黄学者,支持其发挥专业优势深化研修学习,开拓视野,成长为专业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全面、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或开展创新性研究的青年拔尖人才,形成中医药高层次领军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
刘志东,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天津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发现与制剂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及企业合作课题50余项;获得新药临床研究批件3个;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和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在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等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3项。
张晗,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员,博导。方剂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中药复方的基础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Pharmacological Research,Engineering,Phytomedicine等学术期刊。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基金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6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特等奖各一项。
常艳旭,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特聘教授,天津市“131”创新人才第一层次人选,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领军人才、天津市特殊人才培养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标准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博士后特别资助、天津市自然基金等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第一或通讯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6件;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0项;获得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2018)、天津市青年创新能手(2021)荣誉称号。